天山網訊(記者歐陽雪慧 王永華報道)入冬以來,筆者在四師七十六團餐廳、超市,在標準化、規模化養殖小區,隨處可見少數民族貧困職工忙碌的身影。
  這是該團扶持少數民族貧困職工多元增收致富帶來的喜人景象。
  今年,七十六團通過出台多項優惠政策,搭建致富平臺,使少數民族貧困職工的思想觀念有了較大轉變,生產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改善。昔日“一頂帳篷一群羊,兩碗奶茶三個饢”的生活已成歷史,棚圈齊全、牛羊興旺成為團場新景象。
  七十六團位於昭蘇盆地西側,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團場,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團總人口的43%。多年來,該團少數民族貧困職工固守傳統的游牧生產方式,制約了他們增收致富的步伐。
  今年,七十六團把幫助少數民族貧困職工脫貧致富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陸續出台了一系列有關少數民族貧困職工從事農牧業生產的優惠政策,重點改善少數民族貧困職工的生產環境和生活條件。按照“家家有主業,人人有技能”的原則,該團不斷加大少數民族貧困職工的技能培訓力度並實行“五幫”政策,即在“觀念上幫教、生活上幫困、項目上幫扶、就業上幫找、勞務上幫移”的全幫扶機制,使少數民族貧困職工通過從事種植、養殖、務工等形式拓寬增收渠道。
  該團九連哈薩克族貧困職工古麗扎特,抓住團場鼓勵和扶持少數民族職工發展特色服務業的機遇,於2012 年6 月在團部租了一間門面番開了一家民族風味餐廳。
  古麗扎特說:“如今,團場人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居住在團部的人越來越多,我們民族風味的飯菜他們都愛吃。
  我家今年的純收入達4 萬元。”
  與古麗扎特不同的是,該團十連的哈薩克族貧困職工居帕西選擇了務工增收。在該團的毛衣編織廠車間,居帕西一邊在生產線上熟練地編織毛衣,一邊告訴筆者:“我參加了師里舉辦的少數民族就業培訓班,然後在團里的毛衣編織廠務工,每月可以拿到1500 元的工資。”
  為幫助少數民族貧困職工脫貧致富,該團對少數民族貧困家庭進行摸排調查,並從資金上予以支持。根據少數民族職工養殖經驗比較豐富的優勢,該團建設了現代化養殖小區,引導少數民族貧困職工發展現代畜牧業。該團十二連哈薩克族職工努爾布拉提便是其中的代表。短短幾年時間,他已成為該團有名的牛羊育肥大戶。目前,他已經有10頭牛、300只羊,發展養殖業的年收入在30萬元左右。
  據瞭解,在七十六團大力扶持和引導下,如今,該團少數民族貧困職工紛紛走上了“田+畜”“田+店”“農機+畜”“畜+棚”等一戶多業、多業並舉的增收之路。  (原標題:七十六團扶持少數民族貧困職工致富掃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j83vjjir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